信用记录是一个市民为人处世、道德品质的凭证,也是人们进入社会不可缺少的通行证。目前深圳银行、地铁等行业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用体系,而交通违法方面仍有空缺。2015年7月30日,深圳市公安局交警局发布称,8月1日起,深圳将逐步建立交通出行信用报告,加强市民交通守法意识。据了解,深圳交警接下来会根据大数据平台行人、非机动车违法情况以及缴纳罚款接受处理的情况,发布一份针对违法人的信用报告。报告发布后会提供给相应信用机构。如果违法人信用过低,可能就会对个人进行商业交易行为如贷款、购物、就业产生影响。未来深圳交警还会把报告范围向更多的方面推进,如机动车,交通事故、违法次数等。由此可见,个人征信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其重要性正在凸显,与此对应的中国征信行业的发展前景也被普遍看好。 个人征信按照市场化运作,决定市场空间的主要因素是人口总数和价格水平。美国个人征信中征信报告和评分查询有250亿元市场规模。我国人口总数是美国的4倍,假如征信价格水平能与美国征信价格水平趋同,我国个人征信应当有千亿元的市场空间。此外,我们对中美两国征信市场规模进行测算,美国征信市场规模为671亿元。中国市场,我国个人征信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征信服务人口覆盖率达50%,每人每年查询个人征信报告的次数为5次,央行征信中心个人报告查询服务的单价为25元,由此推算我国征信市场未来的规模约855亿元,极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征信市场。
近几年来,居民消费行为的日益“网络化”,加上信用消费规模的持续扩大,为征信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居民个人的信用状况不仅涵盖个人网上消费支付、网络信贷、出行住宿、通讯缴费等方面,还包括个人的社交信息。甚至朋友圈信用不好,都会影响个人的大数据征信记录。据了解,将个人信用记录运用到信贷、租车、求学、求职中,是个人征信业务最为常见的应用场景,在发达国家已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但在中国,个人征信业务长期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
从目前的应用场景来看,凭信用记录订酒店;在线“秒速”申请小额贷款;雇佣保姆前先查信用记录;看一眼陌生人的信用记录后就让他免费帮你捎货……这些事情,依靠个人征信都能实现。2015年年1月,央行下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并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拉卡拉信用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而央行也在近期结束验收工作,预计牌照将会在8月上旬发放下来。同时,百度、京东金融、快钱、北京安融征信、拍拍贷等机构均有意申请第二批个人征信牌照,且部分机构已经向央行提交了申请,目前在申请的机构估计已经超过了30家。
未来,“信用代码”将成为居民的“第二身份证”。很多以前认为不起眼的小事,或成为你的“污点”记录,严重影响今后生活。比如,滴滴打车的爽约记录、骗取保费时伪造的个人信息、网店贩卖假货的差评、预订饭馆却“放鸽子”、乘坐公交车的逃票行为等,都有可能纳入“民营报告”的信用数据。因此,信用已经不只是一种美德,而逐渐在转化为一种财富。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个人征信将在信贷、求职、租赁、公共管理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征信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