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3月,福布斯中文网记者写下《百亿收购即可控股万科,万科有什么招》一文时,也没想到在短短一年后这个揣测很可能将成为现实。
7月末,有消息人士透露,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与万科总裁郁亮,近日与华润集团决策层进行了“非正式会面”。多年来关于王石主动拜访华润集团决策层的消息并不多,这次的举措,被业界解读为可能是面对来自前海人寿近期连续在二级市场举牌收购万科股权的威胁,万科希望联合华润集团处理这一问题。资本市场的神秘玩家姚氏兄弟,通过其掌控的宝能系关联公司前海人寿,7月10日和7月24日在二级市场接连两次举牌万科,耗资约160亿取得万科10%股份,一举跃升为万科第二大股东。而截至一季度末,万科第一大股东华润集团持股14.9%。
万科要被前海人寿控股了吗?只需要再重复一次之前的动作,姚氏兄弟持有万科的股份比例将达到15%,超过华润14.90%的持股比例,成为万科新的单一大股东。
面对媒体询问,万科对于前海人寿的举牌态度较为隐晦,只是反复强调公司的事业合伙人机制,称该机制意在“让职业团队和股东的利益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万科在去年曾经让代表全体万科事业合伙人的深圳盈安财务顾问企业在二级市场购入连续购入万科股票,截至去年上半年,代表1320位事业合伙人的盈安合伙已斥资约7.24亿元买入了万科0.78%的股份。不过根据万科2014年一季报显示,0.78%的持股比例仅仅是让盈安合伙成为万科的第7大股东。
目前万科管理层与前海人寿间均未对收购表态,更没有任何达成战略合作的迹象。只有某媒体电话采访万科董事会秘书谭华杰时,谭曾经回应:“董事会任职年限到2017年,(更换董事)现在不行。”
也即遵循惯常的流程,至少在2017年3月之前,前海人寿的人员挤不进万科董事会。在董事会没有席位也就远离万科权力中心,相当于前海人寿只能作为财务投资人。
至于前海人寿会否甘于只作为财务投资人,从此前的其他险资收购个案来看可能性很小。前两年险资富德生命和安邦保险通过二级市场举牌,最终成为金地集团第一第二大股东,2015年5月金地集团发布的2014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中披露,有关金地集团核心员工项目跟投议案、选举丁玮和王俊为独立董事的三项议案被第一大股东富德生命、第二大股东安邦联手否决。
作为最重要的议案之一——核心员工项目跟投是金地集团在房地产白银时代做出的一项内部机制创新,集团希望把项目利益跟员工利益挂钩,以此来激励职业经理人和员工。另外,获提名的丁玮和王俊是由金地管理层提名的独董。业界大多认为,核心员工项目跟投议案被否,可能因为金地管理层以外的股东或许是担心核心员工跟投计划会降低其净资产回报率。而两名独董任命被否,可能因为金地董事会9名董事任期要到2017年4月才截止,意味着未来两年内生命人寿和安邦几乎不可能增加董事会席位,但二者可以联手影响公司重大决策以彰显大股东的地位,这为以后的金地控制权之争埋下伏笔。
前海人寿一直被外界视为“宝能系”的金融平台,它这次举牌万科,相当于把自己旗下的地产股进行了“换仓”。在举牌前,它已经清仓了深振业、宝诚股份、天健集团等小型房企的股票。
而起步于物流的宝能系涉足地产最早可追溯至1998年,至今它已经是横跨城市综合物业开发、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和现代金融产业的“宝能系”。但地产业务在2014年销售大约是80亿元左右。此前有消息人士称,宝能系的目标是“以3年时间,走完平安16年历程;用5年计划,剑指1200亿元自有物业”,并且谋求旗下资产的分拆上市。所以收购万科,是不是为了让宝能的地产业务从自己“造血”转向更轻松的“输血”?
其实早在20年前,王石就对外来资本希望通过收购万科来左右万科监管层意志的举动严防死守。在1994年,君安证券为了套现手上的1000万股万科B股,暗中联合其他股东制造万科被收购题材,打算召开特别股东大会改组万科管理层。当时的君安与其同盟方,拥有万科10.73%的股份,其中新一代公司占6.2%,海南证券公司占1.1%,俊山投资和创益投资共占3.43%(君安承销)。王石向自己一直在努力摆脱控制的对象——万科最大的股东——国有股发出了求援,并对一些关键人物展开了秘密的外交行动,最终分解了联盟,挫败了君安发起特别股东大会的动议。
但这一次宝能系的姚氏兄弟,却是比君安更为老辣的资本运作者。至今仍在萎靡的股市,令投资者对后市的预期不稳,而万科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合计还不到35%,二级市场上并不缺万科的抛盘者。前海人寿不断“扫货”期间,万科的股价基本上没有大的波动。如果万科管理层和其他股东应对不足,以前海人寿的财力与财技,继续增持乃至控股万科并不难。金地与生命人寿间的相爱相杀,可能在万科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