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正在经历生命科学领域的第三次革命。新生物学内涵是生物学内部各种分支学科的重组与融合;化学、物理、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众多非生命学科与生物学科的紧密交叉与整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泌尿肿瘤研究中心主任郭应禄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北京国际生物医学峰会暨2015北京国际生物医药峰会”上如是说。
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中国制造2025”规划也将生物医药作为重要发展领域,国家扶持政策不断出台。特别是最近两年在资本的推动下,国内外企业融合互联网技术纷纷布局生物医药市场,抢占核心技术,使生物医药成为创投的风口地带。
“第二届北京国际生物医学峰会暨2015北京国际生物医药峰会”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发展基金、北京华牛世纪生物技术研究院主办。诺贝尔化学奖得主Aaron Ciechanover、美国科学院及美国人文与科学院Harvey Lodish院士等生物医药行业领袖及医学科学家与会并发表演讲。
并购重组黄金期
东兴证券的数据显示,2011~2014年,医药行业PE/VC金额为36亿美元,案例为280例;2014年披露的医药行业并购案例259起,涉及总金额135亿美元;今年1~4月医药并购案例已经达到42例;过去3年医药行业并购数为独立上市数量的12倍。而据相关机构估算,2014~2016年,中国生物产业产值的年增长率将高达20%,在相关领域的投资额将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
在峰会的“国际医药资本沙龙”上,马萨诸塞州生命中心总裁Susan R. Windham-Bannister、马萨诸塞州生物技术协会首席商务官John Hallinan及中美著名生物产业投资机构的负责人一致认为,中国有丰富的医药资源、巨大的医疗市场和新兴的资本市场,美国有卓越的医药人才、医药技术和标准化管理,搭建中美合作创新平台,构建和完善推动创新医药产业从研发到产业化的生态系统,将是中国医药产业的未来核心模式。而生物医药不仅被医药企业视为利润回报最为丰厚的投资领域之一,也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
嘉和资本合伙人胡玥玥表示,医药行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并购整合是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当前医药行业并购整合正在经历黄金5年。其主要原因:一是优势企业在产品竞标、定价上存在优势,同时需要在渠道整合与终端拓展上不断投入,产品升级更需要不断投入研发成本,市场竞争使得强者恒强;二是GMP改造压力使不善经营的企业退出市场,品种转移等政策为退出企业实施重组创造条件,上市后再评价也推动购并重组。
胡玥玥认为,当前医药企业并购重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快鱼吃慢鱼。已上市公司利用其融资优势,迅速对行业内优良资本进行收购,典型案例是绿叶制药收购南京思科与北大微信。二是强强联手。行业领先者们在股权层面进行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典型案例是步长制药与四环制药合资四长制药,康恩贝整合贵州拜特。三是大鱼吃小鱼。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对其产品线进行补充,收购潜力有待开发的黑马公司,典型案例是四环医药收购雷龙。
据悉,过去财务投资人主要关注成长型企业的少数股权投资,而目前随着国家产业政策推动升级整合,财务投资开始青睐并购型项目,包括高成长型企业和濒临倒闭的企业。而财务投资主流退出途径,一般采取并购1~2年后,经过专业管理团队的打造将标的出让给上市公司。
技术转化活跃
此次峰会组织了多个专业论坛,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国际化开放式平台,提供了百余项国际技术与项目,吸引了包括青海省海西州政府、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政府在内的多个地方政府机构前来参加,并成功敲定了多个产业项目的转化落地。
以生物食品技术鉴定为例,美国药学院/科学院院士Alexandros Makriyannis等7名国内外生物工程专家对青海华牛研制的高原酵素、开鲜农场生物技术成果“活米”等天然制备产品进行了技术鉴定与评价。据了解,华牛高原酵素是以青藏高原地区天然无污染的柴达木枸杞为主要基质,结合多种益生菌的发酵,增加活性酶成分,可以发挥极强的清除体内垃圾及自由基、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建立黏膜免疫屏障的功能。长期食用,可使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维持在健康水平,帮助建立人体“第二基因组”。
峰会上推介的另外一种最新产品“活米”又称为胚芽米,它去除了坚硬难食的种皮层和古皮层,保留了营养最丰富的大米胚芽和糊粉层。经国外专家鉴定认为,长期食用活米,有利于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是健康食物。
郭应禄院士表示,生物医药从最初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开始,到现在已经历了近60年发展。当前,医学目的正从单纯治理疾病向预防、保健、康复一体化发展,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交融和汇聚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我国生物医药未来要朝着两个方向努力:一是建立微能量医学器官功能修复学科;二是中西医融合,加强临床和基础研究。
本届峰会对生物医药在慢性疾病防治领域的最新医疗技术及天然产物/传统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进行了重点关注。与会专家呼吁,应建立完整、系统的国民慢性疾病防控与诊治体系,同时大力推进传统中医与西方生命科学的融合,为优化国人健康医学服务夯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