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1、未来仍有上升空间
我国不仅是奶业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未来我国奶制品市场仍有很大潜力和上升空间。两年前曾有专家研究测算,我国人均收入每增加1%,会带动乳制品消费上升0.8%。在城市化过程中,每年有1500万人转成城市居民。每转化一个人,平均口粮减少33%,动物蛋白增加50%。同时,我国目前每年净增600万人左右,加上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据此推算,到2020年,我国奶制品产量至少翻一翻,超过6000万吨。
2、消费者信心不足
奶业链利益失衡然而,这种理论计算的结果并未如判断那样到来。中国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表示,今年我国奶制品消费量并没有明显增加,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大家对我国的奶粉、奶制品还不是完全满意,不敢喝中国奶。谷继承说,前一段时间,我国消费者到境外大量抢购奶粉,这是中国奶业的耻辱,值得我们反思、自责。但我们不应该埋怨消费者,因为三鹿奶粉事件对消费者的影响太强烈。“倒奶”现象虽占比很少,却也暴露问题所在。目前,我国大多养殖户与乳制品生产企业没有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原奶收购价基本是由养殖户和乳制品生产业通过谈判来定价。这也就导致了奶企淡季压价,旺季抢奶的现象。由于养殖户处于弱势地位,在奶价持续下行,几乎无利可挣时,个别养殖户只好在饲料上“偷工减料”,这最终导致奶源质量不高,乳企拒收,奶农“倒奶”的现象出现。
3、优质原奶+优质工艺
解决奶业主要问题中国农科院研究员王加启表示,实施“优质乳工程”是解决消费信心低迷和利益分配失衡的核心纽带。王加启说,要提振消费者信心,就是看超市里的每一盒奶是不是优质奶。不管乳企做多少广告,最后都要回到这个问题上。目前,我国液态奶过度热加工已成普遍现象,原因在于乳企收购的原料奶品质差异大,只有通过高温才能彻底杀菌。王加启强调,传统奶业,属于企业生产什么,消费者就得喝什么。而现代奶业,则在于原料奶质量的选择。优质的原料奶加上优质的加工工艺,生产出的才是优质乳制品,消费者才会满意。
(二)乳企创新亮点纷呈
1、利促奶业转型升级
事实上,国内目前不乏优秀乳品生产企业和优质的乳产品。连续蝉联两届法国食品品质年鉴金奖的现代牧业,生产的原奶乳脂率高于3.8%,乳蛋白率高于3.2%,体细胞数低于20万,菌落数仅以千计,各项指标超过了日本和欧盟标准。圣牧高科在沙漠上开发出有机奶。圣牧从牧草种植、牧场建设源头做起,选择地处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周边,远离工业污染的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和阿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建设大型有机草牧场,同时在磴口县建设高端有机奶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了种、养、加,自有化、一体化的全程有机产业链。圣牧奶源是国内乳企中首个通过欧盟有机认证的有机产品,并连续两届荣获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君乐宝乳业旗下全部工厂都已通过欧盟BRC认证,奶粉更通过欧盟BRC、IFS双重认证。我国目前70%左右为中小牧场,这些牧场普遍存在牛奶单产低、养殖成本高等问题,此番“倒奶”的奶农也都出自于这些小牧场中。对此,中鼎牧业利用其自有的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自去年底开始采用托管+改造的方式对目标城市周边的中小牧场进行存量整合。整合后的中小牧场,泌乳牛日单产平均增加6公斤以上,体细胞数下降100多万,所产牛奶全部达到优质奶源的标准。
2、优质乳工程启动
现代牧业率先试点尽管国内乳企创新亮点纷呈,优质乳制品遍布各大商超,但因其包装上没有规范的优质乳标识,又缺少向消费者普及优质乳制品的消费知识等原因,导致大多消费者认为国内乳制品质量低下。王加启说,美国在1924年就颁布了“优质乳条例”,使美国的优质乳比例达到了98%以上。在美国,消费者只要拿到一盒乳制品,就能一目了然其质量等级和加工程度。因此,优质乳工程在我国实施后,不仅能提升国内消费者的信心,还能让生产优质原料奶的奶农得到优质回报,实现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王加启介绍说,优质乳工程包括创建优质乳标识制度、保障优质原料奶的稳定生产供给和乳制品加工工艺标准化监管。不久前,现代牧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奶业创新团队率先签署了“优质乳工程”合作备忘录。王加启说,奶业创新团队在对乳品生产企业进行“飞检”时发现,现代牧业牛奶的各项指标均有突出表现,给奶业创新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现代牧业的规模化养殖和种养加一体化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其牛奶具有优秀的品质,也决定了奶业创新团队将现代牧业作为合作推广“优质乳工程”的首选伙伴。签约仪式上,现代牧业总裁高丽娜表示,现代牧业有责任也有信心,把握新常态,抓住新机遇,以不断的创新,实现中国奶业跨越式的新发展,推动中国板块在全球乳业版图上的品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