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海博大数据研究中心!

0

当前位置:
中国互联网理财公司业务与证券业的合作可能性
时间:2015-03-25       来源:海博官网    点击:824次
核心提示: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正逐渐改变着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跨界融合成为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把用户流量作为价值核心。金融抑制和基础市场缺失等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把用户流量作为价值核心,本着“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注重用户流量导入和增加,并不断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满足用户需求。传统金融注重短期盈利,而互联网金融除了通过自身主业实现盈利外,还可通过引入风投、兼并收购、上市等方式实现最终实现用户资源价值的变现。 


      互联网金融已形成信息—平台—账户的全产业链。信息和技术类处于互联网金融产业链的前端,核心价值在于发现用户的精准化需求信息,当前以广告和终端费用为主要收入来源,未来将逐步趋向于通过用户资源来实现盈利;平台和产品是互联网金融产业实现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目前平台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商业模式上以交易手续费、增值服务费、流量导入与营销费用等作为收入来源;互联网金融账户促成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未来功能日趋完善,并通过支付实现资源配置,账户和支付的主要盈利来源于存量资金的息差和支付的手续费等。

 

      互联网金融从点对点到点对面进行跨界融合。点对点体现在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的跨界融合,主要表现为传统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化向产业链前端延伸和互联网企业通过金融化向产业链的后端延伸。而点对面的跨界融合则表现为产业+互联网+金融的“1+1+1”的跨界融合模式日益盛行。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正逐渐改变着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跨界融合成为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应该涵盖以下方面,或者说这几大动向将真正改变证券业的商业模式:


      (一)证券销售的电商化


      证券销售的电商化不仅是销售渠道在形式上的扩展,更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优势,致力于解决证券公司产品创新能力与社会投融资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二)互联网融资

 

      互联网融资包括近年来兴起的“人人贷”和“众筹”模式。这两者是对企业融资和证券发行方式的创新,但在当前我国的法律框架内都面临着制度缺失、法律地位有待明确的问题,存在着极大的法律和金融风险。然而,证券公司和监管机构在发展互联网融资方面是大有可为并且应该当仁不让的。证券公司完全有条件也应当借鉴互联网融资的一些思路,发挥已有的品牌、服务能力、监管环境等多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挖掘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并匹配个人的投资需求。与此同时繁荣柜台市场,提升证券公司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三)互联网证券交易

 

      互联网证券交易不仅仅是指一般狭义理解的网上股票交易经纪,即券商以互联网作为工具向客户提供经纪服务,更多是指不需要借助经纪商或做市商等中介机构,通过网络直接撮合证券交易,相当于虚拟的证券交易所。这也是当前我国的国情和监管体制所不允许的。但是从技术进步的外在推动和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上看,基于互联网,追求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场外证券交易方式的兴起是必然趋势。

 

      证券行业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券商互联网金融业务演进猜想
     

      由近及远,最先的是券商参与“网上银行”的竞争。随着券商代销金融产品业务范围的逐步扩展,券商大资管的版图必然扩张,互联网技术助力“离柜业务”的松绑,券商将金融产品放在网上销售,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电子商务功能,例如将研究成果、资讯产品、VIP终端等付费服务也放在网上,从而为投资者提供类“网上银行”服务。

 

      其次看得到未来的券商行为互联网化是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进而实现非现场开户普及化。随着营业部设立条件的逐步放宽,及证监会对非现场开户的认可,通过互联网技术代替传统物理网点,不仅可以大大节约成本,还可促进券商的做大做强,改善目前中国证券业的竞争格局。再往深入发展,就是大资管业务的扩张,这是券商全面业务覆盖的过程,亦是券商、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私人银行、甚至保险公司争夺高净值客户的过程。通过互联网,券商为客户量身定做全投资、消费流程的财富管理产品,从基于研发业务的客户咨询、到基于资产管理投资标的配置、到多风险收益匹配的理财产品选择,进而实现大资管“落地”的产业链。相比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券商在卖方研究、投资定价、衍生产品、量化交易的优势,只有互联网化才能够实时运达给客户。 
 

      (二)互联网金融时代券商生存关键是找准市场定位 
 

      大券商资本实力雄厚,在传统业务领域地位难以撼动,在一些创新业务领域也已经取得先发优势。大券商参与互联网金融也具有资本、人才、技术以及政策上的优势,因而显然具备更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一些具备机制优势、战略定位明确、准备充分的中小券商也有望利用互联网与金融融合的大好机遇,突出重围,获得更快的成长。 
 

      (三)证券业互联网金融:在券商与互联网公司的竞合中发展 
 

      券商参与互联网金融需要将互联网基因融入自身,全方位推动证券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部门凝聚力和业务流程再造。一方面,券商传统的业务流程并不能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并给予便捷的、一站式的综合理财服务,互联网却有创造良好客户体验的品质。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创新业务涉及到证券公司流程层面的所有部门,部门之间比以往更需要整体统筹、紧密协作。


      券商巧借外力能更迅速地覆盖互联网金融版图。不同券商在资本实力、管理运营水平、战略规划券等方面相差甚远,因此,在选择实现互联网金融的路径上也会有较大差异,目前,券商“入网”的现实或可能路径主要是以下三种:

 

      1、强强联合

      三马(马云、马化腾、马明哲)联手成立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为券商发展互联网金融提供了一个好的范本,即通过强强联合,在技术、管理、资本上给予联合体支持从而在起步阶段就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2、另起炉灶

 

      类似于苏宁电器发展线上商务平台苏宁易购,诸如继国泰君安、华泰等券等商选择成立网络金融部来应战互联网金融。这样既可以将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又便于大胆创新大胆试验。

 

      3、另辟蹊径


     
对于大多数中小券商而言,他们既不具备强强联合的实力,也缺乏另起炉灶所需的技术、资本支撑和业务整合上的比较优势。但是互联网给了他们更多的可能,在利基市场或大公司还来不及反应的地方,通过互联网占得一席之地。

 
------分隔线----------------------------

相关报告